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wqp526的博客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日志

 
 

游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2013-01-23 23:26:43|  分类: 滇西慢行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游武定狮山是十多年前的愿望了,那时喜欢看云南的历史其中有一段介绍明朝暮年的一个皇帝逃到云南就躲藏在武定县的狮山,民间传说更是神乎其神,再加上为了打造武定的旅游文化,武定狮山为每年盛开的牡丹花举办牡丹花节更是吸引游人。很想去武定狮山游一番可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去成,这次游楚雄的元谋土林顺路去武定狮山。

有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 wqp526 - wqp526的博客
              武定狮子山,享有“西南第一山”的美誉。在蜿蜒起伏的丘陵中拔地而起,像一头雄踞而视的狮子,明代着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登狮子山游览,并记入了《徐霞客游记》。狮子山主峰海拔2419.8米与县城高差达68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融山水风光文物古迹为一体的旅游名胜。 
有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 wqp526 - wqp526的博客
                狮子山有大明皇帝出家在这里当过和尚的传说,狮子山牌楼前的石坊是一块用红砂石雕凿而成的,  坊额上刻有“乾坤双树”四字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石坊两侧对生的巨大杉树,一株粗壮,一株修长,故名“乾坤双树”,乾坤双树既指道家阴阳观,又是佛家清静地,这石坊是入正续禅寺的起点。有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 wqp526 - wqp526的博客
 
有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 wqp526 - wqp526的博客
             明朝皇帝在狮山当和尚的故事:明朝朱允(建文帝)在南京惨遭靖南兵变,按照明太祖所传的锦囊剃度为僧,跋山涉水流浪江湖到遁迹云南,隐于狮山。  《明史》卷4中有如下几句记载:“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或云帝由地道出亡……自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不知”、“或云”、“相传”,就为那么几个字眼,几百年来人们争论不休。有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 wqp526 - wqp526的博客
             顺石阶而上迎面可见牌楼上有“西南第一山”楷书匾额,背面为“狮子山”行草大字苍劲有力,进入牌楼穿过天王殿就是被称为“诸天楼阁”以正续禅寺为主体的古建筑群。 
有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 wqp526 - wqp526的博客
 
有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 wqp526 - wqp526的博客
               在正续禅寺北侧是“红云轩牡丹园”,现在不是花期见不到牡丹的踪迹,倒是有一座牡丹仙子的雕塑。狮山明初即有牡丹种植,近几年狮子山开辟了几个个牡丹园,又从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引进牡丹花植于园内,每年3~4月牡丹花盛开,英姿绰约的牡丹在融融春光中绽放,大展国色天香之神韵。 
有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 wqp526 - wqp526的博客
               正续禅寺始建于元武宗十四年(1311年),完成于延佑七年(1320年),后经印度名僧指空扩建,是为续寺。大雄宝殿前有两株高大的孔雀杉,相传为建文皇帝手植,树龄已近600年。  寺院的扩建是指空禅师,他是一位印度高僧,他选中狮山作为传教圣地,并对寺院进行了匠心独具的扩建,使得这座滇中古刹远近闻名。
有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 wqp526 - wqp526的博客
 
有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 wqp526 - wqp526的博客
 
有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 wqp526 - wqp526的博客
 

 

有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 wqp526 - wqp526的博客

 

有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 wqp526 - wqp526的博客

 

有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 wqp526 - wqp526的博客

 

有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 wqp526 - wqp526的博客

 

有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 wqp526 - wqp526的博客

 

有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 wqp526 - wqp526的博客

 

有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 wqp526 - wqp526的博客
                          建文帝(朱允炆)在狮山留下很多诗,最著名的是镌刻在惠帝祠阁石碑上的《述怀》:

                           “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收。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三月,建文帝垂暮之际,叶落不能归根的凄凉袭上心头挥笔而书,写下了这首凄惨的诗篇。

 

有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 wqp526 - wqp526的博客

 

有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 wqp526 - wqp526的博客
         刻在狮山正续禅寺的山门上的武定狮山的楹联:
                                        “          山藏龙伏隐高峰,永作滇云盛事;
                                                      天谴狮蹲留宝地,祥钟罗婺灵源。”
          武定狮山的诗:
                                     “              狮峰好景赋繁吾,楼阁分明出画图。

                                                 远害潜龙栖野壑,随心古佛载昆庐。

                                                 鸟窥净域声多逸,花爱游人兴不孤。

                                                 数载相依看未厌,闲来步步入蓬壶。”

            孙髯翁多次登游狮山写下《春日登狮山》:“郡僻山愈佳,景幽情多骨。行行至武阳,丘壑开芳甸……老佛南迎归,榆川日西晏。至今狮子山,昼夜悲风澹。”

             他还写出一首著名的七律《再游狮山吊建文帝》:

                                             “  又过逃禅弟子坛,淡烟衰草满栏杆。

                                                   滁阳一旅行王易,建业千官继统难。

                                                   阙对凤陵成燕幕,天留狮窟任龙蟠。

                                                   百年归葬无封树,月色鹃声终古寒。”

 

有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 wqp526 - wqp526的博客
          武定的历史知识:
                     武定的是雄冠三十七部之首的罗婺部古都,罗婺部的发展强盛之地。在《新唐书·南蛮传》中记载:永徽初年(公元650年),唐高宗命赵孝祖征白水蛮,部队进至罗午候山,“其酋长秃磨蒲与大鬼主都干以众塞箐口,孝祖大破之”。据《中国历史地图集》唐代部分中记载,罗午候山就在武定境内。又考“罗婺”的《指路经》,在县内的最后一地“撒则罗午候”,系指今天发窝乡的大黑山山峰。说明罗婺部迁禄劝辛邱山之前驻在大黑山一带。而今的大黑山一带仍有城堡遗迹,在武定民间传说凤继祖曾在此安营扎寨。在那个历史时期里,武定彝族地区以“牧养业”兼营农业,仍处在奴隶社会阶段。
                  南诏后期,罗婺部逐渐强大,并吞和曲州“诸蛮聚落三十余处,分兄弟子侄治之”,成为“东方三十七蛮部”之一,并“雄冠三十七部之首”。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通海节度段思平纠合三十七部兵力,推翻大义宁国杨干贞的统治,并建起大理国。在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1189年),大理国末代国王段兴智推举阿而(彝族)为罗婺部长。从此,武定为罗婺部管辖,直到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改土设流止。
                 在罗婺部统治之处,武定进入了封建领主制,生产逐渐以农业为主,彝民“耕种输税”,兼营牧业,至明代又开始采矿。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正月,商胜自运粮米千石,接济远征古滇王国的明军。朝庭孝宗皇帝恩赐商胜为凤姓,而更名为凤英,凤氏土官从此而始。
                明弘(1488――1505年)统治年间,据《武定凤代本末》中记载“凤英三官也,正己爱民,勤于政务,四礼正家,一经教子,开辟田野,教民稼穑,”所谓“四礼”,指的是内地汉族中所有的封建道德规范;“一经”即“儒经”,指传统的儒家思想;“教民稼穑”,就是要彝族人民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技术。使罗婺部的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罗婺部凤氏“土官专制”,设曲觉三人,分管地方;遮古三人,管理田庄;更资三人,管理喇误,一应调谴,各领步兵从征;扯黑一人,管六班快手;管家十二人,管庄田租谷;皆头目地。……民畏之如虎”。那时,彝民“衣火草衣……有屋无床塌,以松叶藉地而卧”。土官出游“从夷姬数十,戒装骑驭……”,“……前军后军齐踏歌,帐里币麻呼叵罗(彝语币麻:美酒,叵罗:葫芦式酒器。)金叵罗、银叵罗,凭陵博具朱颜配,夜来野宿空山阿”。(顾起纶《武定歌序》)“所过村寨,鸡犬一空”。
有楚雄州的《武定狮山》 - wqp526 - wqp526的博客
                    历史的脚步进入明朝中期,由于滇中封建地主制确立,开始改土设流。武定土官制度的解体和流官制度的建立,是在武定凤氏土官封建领主七次强烈反抗中进行的。第一次在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土知府凤昭之叔凤朝文响应寻甸安铨,杀流官同知,陷武定、禄劝,围攻昆明。第二次在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凤继祖欲从女土官索林手中夺取府印而乱。第三次在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凤历之子凤思尧任武定府经历,彝民来府,“必潜往拜谒思尧如主,历以其子不得知府怨”,而联合四川土司乱。第四次在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流官知府陈典向郑举累次索贿,“举恶其无厌,乃纠彝目阿克乱”第五次在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沾益土妇设科聚众反抗,凤阿歹、张世臣率兵响应。第六次在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凤阿歹之妻奢卓抗粮拒捕,逃回东川母家“割据自立”。第七次在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奢卓的女儿凤阿爱和她的丈夫常应运,“雄制诸夷,聚数千人反”。这是武定土官七次反朝廷的历史足迹。

         虽然武定凤氏土官七次反朝廷都失败而告终,但武定封建领主制度仍然还存在。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环州土官安纳(彝族,后安氏更改为李姓,故为李土官),就因从征“凤氏之乱”中的凤继祖有功,被朝廷授为总管。万历二十九年,调征顺宁猛庭瑞,又被加授为土舍。清顺治年间,那拨因在征剿罗思中战功显著,又被朝廷授为土舍,并驻扎在金沙江南岸的慕莲一方天地里谱写着自己的历史,至清朝授为慕莲土司府,使慕莲那氏土官在金沙江峡谷里统治了300多年的灿烂历史。在武定环州李氏土官和慕莲那氏土官的衙门中仍设有大小管家、师爷、教练、管看、二爷、跟班、团头、大小楚司。慕莲末代女土官那安和卿(1930年至1950年),出门多座“滑竿”,有时骑马,上下马踩在人背上;辖地内居民望见,都要低头让路,土官衙门的奴隶,终身为奴,子女也是奴隶,土官随意把奴隶陪嫁女儿去他乡。

                元延佑年间(公元1314至1320年),武定狮子山正续寺置庙田,表明田地可以买卖。至明天启年间,汉族较集中的近城、九厂坝区,地主经济已有所发展,但山区仍为封建领主制经济。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分多村(在今发窝乡)彝族知识分子傅如山,法块村(在今田心乡)彝民刹则控告那土官霸占他们开恳的土地,一直告到北京,乾隆五十八年判还两村彝民。过后,他俩又联合分多和发块两村彝民告土官强占土地。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朝廷判准俩村脱离那土官的统治。

            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大西邑村彝民联合发窝、老书多、大永西、康照、自期等村彝、汉农民,告土官侵占土地,于咸丰末年判还。上述各村借机加入插甸境,脱离了那土官的统治。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高古拉村(今高桥镇)秀才李和清,发动彝民殴打土官派来逼租楚司,当土官派兵来镇压时,又联合下十三村农民武装对抗。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这个村脱离了土官的统治,并加入了高桥境。

                源流武定一词作为辖区地名,最早出现于元代,在元代以前的史迹,可以追溯到宋代的罗婺部。《滇志》称“罗婺,本武定种,古因为部名,又称罗婺。”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至1189年),大理国段兴智推举阿而为罗婺部长,其先祖已繁衍了数十代。所以,今天的武定一带,世属罗婺部及其后裔彝族所居。故《武定府志.凡例》中说:“纪地纪官,均与彝语有关”。根据彝语,武与婺音相通,定为甸的谐音,甸为坝子、坪子,彝语称武定为“罗婺歹(甸)”或“罗甸”,义即:“罗婺部居住的坝子”。故说,武定系彝语地名。

            而武定在战国及秦时,属为滇国辖地。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属益州郡。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西晋武帝泰始六年(公元270年)分益州南中建宁、云南、永昌、兴古千郡为宁州,武定属宁州建宁郡。南北朝时,分属晋宁郡和建宁郡。隋朝为南宁州总管府昆州(今昆明)辖地。唐初属南宁州总督府地。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罢南宁州总督府,以其辖地归属戎州都督府。唐南诏时,为三十七部之罗婺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筑拓东城(今昆明)后,属拓东节度辖地。

                 宋代大理国时仍为罗婺部隶威楚府;蒙古宪宗四年(公元1254年),罗婺部首先归附;七年(公元1257年),立罗婺万户府。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并仁德(今寻甸一带)、于矢(今贵州西部盘县、普安一带)2部入罗婺部,更置为北路,设北路总管府,矣格为北路总管。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又将仁德、于矢分出,各立路府,改为武定路,属云南行中书省。至元间置南甸县,为武定路南甸县。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升和曲甸为和曲州,领南甸、元谋2县,另设禄劝州,领易龙、石旧2县,武定为和曲州南甸县。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武定路为武定军民府,属云南布政司。武定为武定军民府和曲州南甸县。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七月,撤南甸县改属和曲州。

            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607年)罢称军民,为武定府和曲州。清初仍为武定军民府,属云南布政司,领和曲、禄劝2州及元谋县。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裁军民府为武定府。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裁和曲州,降武定府为直隶州,领元谋、禄劝2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四月,废直隶州,改设武定县,属滇中道,民国五年道废,直属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属武定专区,1953年武定专区与楚雄专区合并,改楚雄专区,1958年成立楚雄彝族自治州,属楚雄彝族自治州管辖至今。

                  武定城还是川滇茶马文明古道上的一个要津,从元代起即为昆明统治成都的滇北干道要冲,故称“省会之蕃篱,滇西之右臂。”据《经世大典》中记载:“元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辟昆明经富民、武定至四川成都之驿道。”方国瑜先生按:“此为川滇交通之重要线路”。所以武定城又是通往四川成都的必经古镇,而境内却群峰叠翠,箐谷纵横,河流密布。在川滇茶马文明古道上分布着10座金桥,这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10座金桥,使川滇茶马文明古道更加繁华,是武定经济流向各地的金桥,使生活在武定这方乐园里的各族儿们女更加安康幸福。

 

  评论这张
 
阅读(753)| 评论(18)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